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动力电池行业“变阵”

admin 2024年01月25日 76152

  在产能过剩、碳酸锂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动力电池行业正在进入“变阵”期。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动力电池行业“变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在2023年1―12月份期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龙头企业所占份额超过70%,而排在两家巨头后的13家企业,仅能竞夺约29%份额,有些企业市场份额甚至不足1%,动力电池企业表现分化加剧。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淘汰赛的当下,依然有不少企业谋求登陆资本市场,而折戟者亦不少见。2023年12月22日,上交所披露,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的上市申请状态变为“终止”,蜂巢能源对此回应:“将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资本市场,各大车企纷纷自研电池、电池新技术持续迭代,亦对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钠电池为例。2024年1月5日,江淮钇为向用户批量交付全球首款钠电池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鑫椤资讯高级分析师张金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目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企业出海面临贸易壁垒。其同时认为:“当前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财报不理想,上市融资更多地是为了扩建,行业将开始洗牌,未来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头部企业占据七成份额

  来自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显示,动力电池领域平均利用率由2022年的超75%,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65%。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也从2022年超85%跌至2023年的不足55%。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只需约1000GWh就能满足需求,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如此表示。

  在产能过剩的情形下,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龙头企业持续巩固自身份额、二三线梯队企业分化加剧的趋势日益凸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上年同期减少5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05.5GWh、338.6GWh和375.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8.8%、87.4%和96.8%。

  不仅如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2023年1―1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显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所占份额分别为43.11%、27.21%,行业两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70%,而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13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9%,甚至有4家企业所占份额不足1%,动力电池二线梯队市场表现加速分化。

  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形下,依然有动力电池企业谋求上市融资,蜂巢能源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1月,蜂巢能源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但在2023年12月22日,上交所公告显示,蜂巢能源的上市申请状态已变为“终止”,原因为蜂巢能源及保荐人中信证券主动提交“撤回申请文件”。

  对此,蜂巢能源彼时回应媒体称:“公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此后市场有声音指出蜂巢能源或赴港股上市。

  对于蜂巢能源此前宣布的“启动其他融资方案”进展,以及港股上市传闻,记者近日联系蜂巢能源进行求证,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我们现在处于IPO期间,不太方便回答这些问题。”

  “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自于配套车的产品竞争力,而非动力电池厂本身,市场份额的提升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盈利,当前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财报不理想,上市融资更多地是为了扩建。”张金惠表示。

  张金惠进一步向记者分析,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即将开始,未来将呈现强者恒强局面,企业融资是为了财务更稳健。但张金惠同时强调:“盈利应该是企业的第一目标,动力电池厂能做的就是提升产品技术,配套更多的车型,C端车的产品竞争力决定电池厂市场份额,最后在行业洗牌中实现‘剩者为王’。”

  车企掀起自研电池热潮

  2023年12月27日,极氪正式发布品牌首款纯电豪华轿车极氪007,官方零售价为20.99万元起。在上市发布会现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对外透露,极氪007从开启预售到正式上市,40天时间累计订单51569单。

  而在订单量之外,极氪007所搭载的自研电池也颇受行业关注。来自极氪方面的信息显示,极氪007为用户提供了两款动力电池,分别是极氪自研的金砖电池和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安聪慧表示:“从电芯到电池包,金砖电池由极氪全栈自研,并在极氪全新建成的三电智能制造基地衢州极电工厂生产制造。”

  搅动动力电池江湖的车企远不止极氪。梳理可发现,2023年11月份,长安汽车发布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12月份,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而蔚来、岚图等车企此前亦对外发布自研电池动态,如2021年9月,岚图发布琥珀和云母双电池系统。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车企纷纷下场自研的原因何在?

  “极氪认为做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未来想要形成竞争力,电池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这也是极氪未来发展的护城河之一。”2023年12月,安聪慧曾如此强调。

  除了构筑自身业务护城河,此前,电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飙升,亦是车企自研电池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张金惠向记者表示:“当前车企自研电池,主要是此前电池成本占比高,车企想全链条把控。”但张金惠不认为车企自研电池会给电池厂带来威胁,“车企造电池属于跨界行为”。

  “生产电芯的门槛、技术沉淀和产品的良率、直通率、成本等,对于跨界企业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张金惠同时强调,“传统电池企业持续多年的研发技术沉淀,不是车企可以追赶的,电池厂技术只会强者恒强。”

  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也曾向记者表示,自建电池厂是“因为车厂强烈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包括2023年碳酸锂疯狂涨价,涨到了60万元/吨,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焦虑,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他们希望有一部分兜底”。

  “但是车厂肯定会把电池市场放开,因为它要保证自己的供应链是健康有竞争力的,一旦封闭就会失去竞争力。”在谢秋看来,如果车企供应链都自己做了,市场新机遇、新产品“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缺乏竞争以后他们的产品力也会下降”。

  钠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2024年1月5日,江淮钇为正式交付全球首款钠电池量产车型。据悉,此次由中科海钠供应的32140钠离子圆柱电芯,该款电芯单体容量12Ah,能量密度≥140Wh/kg,采用铜基层状氧化物+硬碳的技术路线。

  “对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低温性能更好、价格更稳定、资源供应稳定等特点。”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同样作为低成本的动力电池品种,相比磷酸铁锂电池,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能够适应零下20℃低温环境,超92%的容量保持率。

  “即使是极寒地区,冬季续航衰减也可忽略不计;同时整车快充性能SOC10%―80%仅需20分钟,SOC30%―80%更是仅需15分钟,比当下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快一倍。”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

  记者注意到,除了江淮汽车,近期以来,多家企业密集发布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动态。2023年12月28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搭载孚能科技钠离子电池的钠电车型正式下线,2024年1月4日,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活动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巨头竞逐背后,是钠电池市场蕴含的巨大市场机遇,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钠离子电池开工的项目投资规模超416亿元,产能规划超过100GWh,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钠电池介于磷酸铁锂和铅酸电池之间,作为锂电池的备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空间。由于我国锂资源对外依赖大,当前钠电成本比磷酸铁锂高,主要是供应链建设还不完善,技术迭代还没有开启,而且碳酸锂也不能一直维持当前的价格,因此发展钠电池也是必要的。”张金惠向记者介绍。

  “当前电池技术满足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而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更低成本、更快充电速度,是各电池厂商技术进步的方向。”但张金惠也强调,“哪怕将来出现更好的技术,也需要过成本这一关。”

(责任编辑:陈梦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