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望取自于诗句‘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寓意为希望,支持我们国家实现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日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接受媒体采访,这也是华为首次就“引望之问”公开回应。
自今年年初华为注册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来,产业界围绕引望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尤其是近期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先后入股,更让引望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华为最初成立引望的战略考量是什么?谁将成为下一个入股引望的车企?引望又将如何重构汽车产业智能化供应链?这些讨论成为当前产业界的“引望之问”。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引望,不仅因其背后站着一个有科技实力的华为,还因社会上对华为进军汽车业始终有着“造车”与“不造车”的争议。“合作伙伴必须是购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车企,而不能是财务投资者”“构建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华为没有控股引望的想法,朋友越多越好”……徐直军的回应,既强化了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的愿景与引望的企业定位,有助于消除车企对“造华为品牌汽车”的顾虑,也体现了华为对智能电动时代,汽车强国路径的更深理解与创新探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汽车强国,是无数国人心中的热望。自2009年我国新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规模第一大国以来,大而不强就成为一个饱受诟病的标签。反思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整车企业不够拼,根本还在于我们的零部件工业不强,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掌握不够扎实,汽车产业缺乏像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等零部件巨头的赋能。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一般而言,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增压器、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事实上,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国很多整车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成本降低,受制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能力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要看到,正是德国博世、采埃孚、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巨头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致力于生产一流零部件,助力本国车企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并且引领众多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共同造就了强大的德国汽车业。上世纪70年代跻身汽车强国的日本,由追随到引领,同样演绎了以丰田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和以爱信精机为代表的零部件巨头相辅相成的故事。中国要跻身世界汽车强国,不仅需要整车企业的奋力创新,更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巨头的快速崛起。
当然,成为一家足以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公司,其难度不亚于成为一家长盛不衰的整车企业。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为我国零部件企业快速崛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快速崛起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又加速推动了汽车产业变革。宁德时代就是鲜活的例子。2009年,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汽车最多的国家,但还没有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营收跻身全球前十位。2024年,宁德时代已跃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国际,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对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国在汽车电动化阶段已取得先发优势,但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智能化。今天的汽车在机械属性上增加了消费电子和通信属性。现在或未来,评价汽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智能化水平。而智能化比电动化技术更复杂、产业链更长、投入更大,技术创新要求早已超出车企传统业务范围。客观地讲,传统汽车行业并不擅长于此。传统汽车业需要依托消费电子和通信产业跨界力量,加快智能化发展。而从消费电子和通信产业来看,也需要依靠汽车智能化实现自身业务的拓展和增长。如果说,电动化变革浪潮催生了宁德时代,那么智能化变革浪潮中诞生的引望,更没有理由不值得我们期待。(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懿)